二千五百多年前,人天云集,法会庄严,释迦牟尼佛以微妙音声告诉大众:我涅槃之后五百年,大乘佛法将开始流布,由天竺传到东北方的震旦;文殊师利菩萨长久以来,一直住锡在震旦中国的清凉山教化大众,无量菩萨眷属追随著祂,到那时候,将有许多善男子、善女人一起来拥护大乘佛法。
震旦即是中国,这片土地上的人世代农耕,个性纯朴敦厚,知足常乐,一切大众广受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熏陶,普遍知道礼义廉耻,自然向往君子德行;往往有德者登高一呼,便能上行下效,风俗为之丕变;如是尊重有德的华夏民风,便能敬重大乘贤圣,如实信受大乘至理,而与大乘佛法相应。
由于儒家提倡孝道,使得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以孝传家,成为最重视孝道的民族,这正好吻合了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中,孝女光目救度母亲的经教所阐扬的孝顺心,而佛教依众生无始劫以来,除非解脱入涅槃之外,必定都是在三界六道当中,一世又一世地流转生死的事实,进而了解到一切有情无始以来,都曾经是自己的父亲或母亲,因而将这种对父母的孝顺心推己及人,所以在佛教出家、在家菩萨戒中,佛陀一再耳提面命教诫弟子们,对每一个有情众生,都应该要如同自己的父亲、母亲一样看待,生起孝顺心。中国人孝顺的传统,就跟 佛陀的这项教诲相契合,于是很多人愿意受持大乘菩萨戒,发心作菩萨,而与大乘佛菩提圣道相应。
儒家也提倡仁德,期望实现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”的大同世界。这种入世济世的精神,又和大乘佛法中,强调佛弟子应当世世常行菩萨道,广度众生,祈愿众生都能够利乐解脱的志向相合;于是华人普遍亲近修学大乘佛法,发愿要圆满成就诸佛广大无边功德;并且要以庄严净土来摄受有情,因而就与诸佛如来的广大愿行感应道交。
就在这片华夏神州的沃土上,孕育著温厚的文化底蕴不可思议的大乘佛法即将来到这里扎根、茁壮、开枝散叶、利益众生。
二千五百多年前,当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化缘圆满之后,终于示现了涅槃;但也留给后世殊胜微妙的法义,五百年之后,一部又一部的佛教经论典籍,开始传入中国;其中大乘佛法精彩绝伦的微妙义理,受到了中国士大夫们的青睐,佛菩萨慈悲度众的情怀,更唤起了人们过往孝顺、仁德的善根,于是佛法就开始在中国大行于世。
工匠们忙著精雕细琢,一尊又一尊庄严无比的佛像出现在世间;画工们彩绘著一幅又一幅细致典雅的佛菩萨像,家家户户迎请供奉;从皇帝到庶民,男女老少都知道佛法来到了中国,家家 弥陀佛、户户观世音;暮鼓晨钟、高山名刹成为了智慧与道行的标竿。
我们中国自古地大物博,在当时养育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,再加上儒家温润深厚的人文基础,因此甚深微妙的大乘正法,才有因缘在这块福地上来发光发热。本来在中国的古代,卜筮、算卦十分的盛行,当人们遇到困难时,往往是以求神问卜来占察吉凶,因此道术可说是十分的盛行。而当二乘佛法传到中国的时候,又因为它自了汉的气息太过于浓厚,这和中国传统士人“为生民立命”的广大胸怀也是难以相应的。因为此地的学人大多数是属于菩萨的心性,当受到大乘佛法的 熏陶,而了解到正真之道的甚深义理之后,自然也就发起了正确的抉择,不但舍弃了求神问卜之道,也不像南传佛教地区,是以二乘小法来作为主修。
大乘佛法流布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,大乘佛法积极入世,无私无我,因而获得了众多知识分子的礼敬。历代皇帝、名相、朝野一致敬重,士大夫游历天下名刹,焚香礼佛,与各地高僧大德交游问法,上行下效,黎民百姓也在耳濡目染中,持斋念佛,甚至从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。隋唐两代帝王更规定每个月六天乃至十天茹素,广行斋日,更规定全年三个月的长斋月;影响所及,当今华人还有早斋,初一、十五吃素,以及七七四十九天茹素祈福的传统。
当大乘佛法在中国普传开来之后,修学者也了解到作为大乘佛子,必须要发起广大的菩提心,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并且必须要生生世世受持高于一切戒律之上的菩萨戒,还要尽未来际修学一切佛法,以及摄受、救度无量的众生,而在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远的修行之后,才能够圆满成就佛道。
这菩萨戒的一条轻戒就是:受戒的菩萨不食众生肉,慈悲茹素。以众生无始轮回以来,互为父子眷属,偿还养育恩德尚且不及,何忍食之;茹素轻戒中并说明了大蒜、韭菜、葱等气味腥臭,有人会因此心生烦恼,如是则妨碍菩萨与之教化,因此当戒除之。由于中国皇帝本身提倡菩萨戒,也自己受菩萨戒,才有斋日、斋月的制定,影响所及,许多民众在遭遇困难时,便在佛菩萨圣像前诚心发愿持斋茹素,以求佛菩萨感大灵感、加被解厄。
受持菩萨戒有著十分广大的利益,对于没有受戒的人,即使他不造作恶事,那也只不过是个人的私德修为而已。然而,对于持戒的菩萨来说,同样是不造恶业;但是只要他的身口意行符合菩萨戒中十重四十八轻的戒条,他就是同时对十方法界的一切有情,都在持守这个戒法;因为他的心念是无边的宽广,所以持戒的功德也就因此无量无边的广大而不可思议。所以说,有受戒和不受戒这两种人在表面上看来,他们的行为似乎是一样的,但是他们所得到的功德大小,却是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。
以受菩萨戒和受三归五戒来作比较的话,这受三归五戒者,能得到六十一位善法神护持;而受菩萨戒者,因为发心成佛不可思议,所以护持的善法神更是众多,不知凡几。
一位具有菩萨戒体,并且很用心在持戒的菩萨,即使因为他不慎造下了重恶罪,而下堕到地狱去,他也会很快地警醒、忏悔,因而迅速的脱离恶道。如果说有的菩萨他的忏悔力还很微弱,还不足以让他脱离恶道,而继续留在恶道之中受苦,佛陀也会以佛眼来观察,以大神力来摄受加持这些已经发菩提心的菩萨,让他们能够很快地脱离恶道,而在佛道之中安住;并且 如来还会为他们开示过往的宿世因缘,让他们能够深心忏悔,而继续留佛法中发心受学。菩萨戒这个千佛大戒,有著不少像这样不可思议的功德力用;因此诸菩萨们也都乐于发心来受持菩萨戒。因此,中国是世界上最多人发心受持菩萨戒,比例也最高的国度。
变质的藏传佛教
太虚大师于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作序言云:
比因西藏学者法尊译出黄衣士宗喀巴祖师所造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教授世苑汉藏院学僧,将梓行而问世,余为参订其译文,阅至‘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,决定应须趣入密咒,以能速满二资粮故。设逾共道非所堪能,或由种性功能虚劣,不乐趣密咒者,则唯应将此之次第加以推广。’其为特尚密宗之理论,甚为显然。
太虚大师基于法尊喇嘛的情谊与要求,作了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的序言,然从其字里行间,可以看出太虚大师对于藏密“佛教”的不认同。首先他不称法尊为佛教法师,只称为西藏学者;又把藏密祖师宗喀巴称为黄衣士,不尊称为宗喀巴大师;最后又下了结论说:“其为特尚密宗之理论,甚为显然。”可见宗喀巴之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只是个饵,目的只是为《密宗道次第广论》的邪淫法门铺路,终结还是要学人趣入无上瑜伽两性合修的双身修法,所以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不是真正的佛教的修行次第,只能说是喇嘛教的前行次第而已,这从以后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的探讨中即可了然明白。
这就是亵渎我佛的双修和热销的欢喜佛
佛于《佛藏经》卷二已经说过:【舍利弗!如是因缘如来悉知,我诸弟子以种种门,种种因缘,种种诸见,坏我正法。】
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七也说过:【佛告迦叶:“我般涅槃七百岁后,是魔波旬渐当坏乱我之正法,譬如猎师,身服法衣。魔王波旬亦复如是,作比丘像、比丘尼像、优婆塞像、优婆夷像,亦复化作须陀洹身,乃至化作阿罗汉身及佛色身。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无漏身,坏我正法。”】
二千五百多年前, 佛世尊的预言,千余年来已在娑婆世界应验了。这些魔子魔孙指的就是邪淫喇嘛教的红衣上师们。喝酒、吃肉、杀生、偷盗、大妄语、邪淫、诽谤三宝......五戒能破的都破了,本质早已不是佛教的出家僧人了,但是却伪装成大修行者继续蒙骗信徒,骗财骗色。
文章来源:玄奘菩萨
编后结记:
《楞严经》中说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。因戒生定。因定发慧。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戒定慧就是原则,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。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。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,奉行善业,这是戒律,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,由禅定而产生智慧。
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,都会有成就,都会得到益处。你想求现生的福报,想往生净土,想获得禅定,想辩才无碍,没有问题,都可以获得。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,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,甚至会有副作用。
《佛遗教经》中讲:于我灭后,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,如闇遇明,贫人得宝,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,若我住世无异此也。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“以戒为师”。世尊说:在我离开以后,应该尊重戒律,如同黑夜遇到光明,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。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,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。
希望我等四众弟子齐心协力,谨遵佛陀教悔,以苦为师,以戒为师!续佛慧命!阿弥陀佛!
版权声明
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网络。我们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。
据经中记载,多数功德都是来世得福唯有极少一部分能得现世福报
常见之现世功德有:
1孝道功德 含孝养一切老人之功德
2慈道功德 含慈爱一切幼儿之功德
3供养三宝 含供养一切仙佛之功德
4放生物命 含拯救一切生灵之功德
5葬尸施鬼 含施棺一切埋骨之功德
6济病救伤 含救济一切病伤之功德
此不可多得之现世功德若能诚心多修 不需来世方见 修之迅速得福 福不唐捐有求必应 今生花报福慧具足 来世果报人天仙佛
祈愿:
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。
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。
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。
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。
国无盗贼,无有怨枉。
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。
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···
【文章转载网络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权劳烦告知删除】
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;一切重罪悉解脱!
感恩转载 流通佛法 功德无量